快訊
陳松年:晚年陳獨秀最大依靠,冒險帶父親棺木回鄉,三次為父立碑
2024/04/16

打小時候起,他便知道母親高大眾有多盼望父親回來。他知道,她越是怨他,心里便也越想他。

兒時,他曾為了逗母親開心對她說:「媽媽,將來,我一定把父親拿回來。」母親聽到這話后,一邊抹淚一邊好笑地道:「就你曉得逗我,他那麼大的人,是你說‘拿’就‘拿’得回來的?」聽到母親這話后,陳松年才知道自己用錯了詞。于是,他便也跟著「嘻嘻」笑了起來。

陳松年沒想到,自己有一天,真的會將父親帶到母親身邊,而這一次,他終于確信:沒有人,能再把父親從母親身邊帶走。

花大價錢雇了一只浙江幫船后,陳松年便帶著祖母和父親的靈柩啟程回安慶了。

陳獨秀舊居

一路上,陳松年一直都非常小心,此時抗日戰爭雖然已經結束,可國內的政治局勢依舊非常復雜。所以,為了避免節外生枝,他特地在父親棺木上刻下了「陳乾生」三字。這個名字,是父親的原名,是他參加科舉時用的名字,知道這個名字的人并不多。所以,在他看來,這個名字很安全。

但即便所有細節他都已考慮到,一路上,他依舊非常小心,直到棺木抵達安徽安慶境內時,他才終于松了一口氣。

陳松年極其仔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曾經吃過虧。

早在28歲那年,成為陳家頂梁柱的他,曾為保護陳家祖產找船將家里的值錢傢俱搬到了鄉下。可這些東西最后還是被日本人發現了,這次過后,陳家的家底便全部被掏空了。

陳松年後來每每想起此事都懊悔不已,他總覺得:若自己再仔細一些,藏東西時多周密一些,那些東西或許就不會被日本人發現了。

任何時候,謹慎總是好的,這次的行動,所有細節,陳松年都仔仔細細考量過無數次,為的就是確保萬無一失。

出發前,陳松年就已為父親張羅好了墓地,墓地位于:安慶北門葉家沖,這個地方離獨秀山很近,他總覺得:這一定是父親最中意的墓地所在。

獨秀山

原本,陳松年準備將父親墓地的墓碑也一并運送回老家,可因為墓碑太笨重,加上墓碑上的字太打眼,他最終選擇將墓碑留在了江津。

父親下葬時幾乎是靜悄悄進行的,為了安全起見,墓碑上刻的是「先考陳公乾生之墓」八個字。陳松年還將母親高大眾與父親合葬在了一處。兩人合于一冢時,陳松年的心里涌出了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他有一種替母親完成夙愿的滿足感: 母親生不能與丈夫同寢,死卻能和父親合冢,她該安心了。

當日,父親入土為安后,陳松年在墓地待了很久,只有陳松年自己知道,這是他有記憶以來:第一次和父親母親同在一起。這樣的日子,他曾期盼了無數次,如今,一切成真時,他卻已與父母陰陽兩隔。

弗洛伊德說,人這輩子的所有努力,都只為彌補八歲以前的缺失。陳松年童年缺的是完整的家,往后余生里,他所做的事,幾乎也全在為這個「完整的家」努力。他離家去江津與父親團聚,他為父母建合葬墓,他為努力操持小家而放棄升遷,這種種,全是他為「完整的家」努力的結果。

陳松年大哥二哥與同學合影

相比心懷國家和百姓的父親、哥哥們,他所思所想,僅僅是一個小家,在世人眼里,他或許不那麼偉大,但相比之下,他也和其他陳家人一樣可愛,因為他的所思所想本質上和父兄一樣:都是出于愛!

父母合葬那天,他在墓地和父母聊了很久,只是,沒人知道他說了什麼。

此后,為了保護父母的墓地,每次前來看望父母時,陳松年都是一個人悄悄地來悄悄地去。陳松年比以往更加忙碌了,他的孩子越來越多,負擔也越來越重。

為了供孩子們讀書,陳松年夫婦非常拼命,陳松年一人做了幾份工,他有時去窯廠抬土,有時又去鐵路上修路,回到家他還經常糊火柴盒賺零錢。過度的勞累拖垮了陳松年夫婦的身體,沒幾年,陳松年妻子便因病辭世了。

陳松年妻子竇珩光與子女合影,依次為陳長瑋(左上)、長玙(右上)、長 琦(左下)和長璞(右下)

「中年喪妻」是人生的三大悲劇之一,悲劇面前,陳松年只得打起精神繼續前行。他知道,身為陳獨秀的后人,他必須把子女供出去,他經常說「陳家的后人,怎麼能沒文化呢!」

為了讓陳家三女一子都不輟學,陳松年竟咬牙把房子也變賣了。

變賣房子后的陳松年一家,日子自然也更加難過了。好在,陳家境況終在1953年得到了改善。

這一年,[毛.澤.東]主席視察安慶。在談及陳獨秀時,他關切地問:「他的后代生活得如何?」隨后,工作人員匯報了陳松年的境況。得知陳松年生活異常清苦后,毛主席陷入了沉思,想了想后,他說:

「生活困難,地方政府要給出一定的補助,他們是烈士的后代,要以烈士的標準來對待。」

在[毛.澤.東]主席的特批下, 當地政府給予陳松年每個月30元的補助,他還被安排工作。這樣一來,他和孩子們的生活,總算有了著落了。

陳松年

也正是在這之后不久,陳松年意外得知:哥哥陳喬年的遺腹女陳鴻還在世。這個消息讓他興奮得幾個晚上都沒睡著,為了找到這個侄女,他開始不斷向組織寫信和口頭反映。

為了找尋侄女,陳松年還動員自己的孩子們也幫著找人。在他的努力下,他竟先后找到了5個「陳鴻」,可遺憾的是,她們的經歷都和真實的陳鴻對不上號。但即便如此,陳松年也依舊未放棄尋找陳鴻。

在陳松年忙著找侄女的當口,他的幾個孩子都成才了。他的長子陳長琦讀到了博士,畢業后,他成為了一名教授,并一直致力于國家科研。

他的長女陳長瑋大學畢業后,成了一名鋼鐵領域的工程師。成績優異的二女兒陳長玙畢業后,在軍工廠做高級工程師。最小的女兒陳長璞,則選擇了留在安慶市文物管理局工作。陳長璞最喜歡聽祖輩故事,所以只要得空,她便會纏著父親講爺爺奶奶的故事。

陳松年長子陳長琦與小女陳長璞

陳松年越老便越思念父母和兄弟姐妹,可因為政局的關系,為了保護父親墓地,有幾十年時間里,他竟一直不敢前往父母墓地祭拜。

直到文化大革命以后,一切都恢復如初了,陳松年才帶著孩子們前去掃墓。

時隔30年后,父母墓地已經完全被荒草覆蓋,墓碑也已無影無蹤。經多方詢訪后,他們才終于找到了當年抬靈柩的老農,并確定了墓址。

1979年,一心想重修父母墓地的陳松年終于如愿了:他在有關部門的資助下,以延年、喬年、松年、鶴年四子的名義重修了墓地。

最讓陳松年高興的是,這一次,父親墓碑上終于可以刻「陳獨秀」的真名了,此時陳獨秀墓碑上的字被改成了:「陳公仲甫字獨秀、母高太夫人合葬之墓」。

陳獨秀墓地

1982年,安慶市政府對陳獨秀墓進行了重修,重修后墓冢坐北朝南,四周用白石條砌了石欄,石欄外圍還修了一條防山水的土溝。此時的陳獨秀墓再次被重新立了墓碑,墓碑上的字是:陳獨秀之墓,墓碑背面是他的生卒年月。

到此時,陳松年便也知道了:父親的墓,已經不再是普通的家墳了。這之后不久,如陳松年所料,之前強加在父親身上的一些罪名被一一否定。

也是從那時起,陳松年臉上的笑容也比以往更多,只要得空,他便拄著拐杖去父母墓前陪他們說話。

陳松年每次來父母墓地,他總似有說不完的話。他經常將陳家后人的事絮叨給父母,他也總不忘將新時代講給他們聽。有時,他還會前往哥哥們的墓地把新時代的事,講給他們聽,一旦找尋侄女的事有了眉目,他也會親口講給哥哥們聽。

左二為陳松年

陳松年的家不論搬去哪里,他家的墻上總掛著父親和母親的照片,父親的照片,他選的是一張上世紀20年代的,那是父親人生的高光時刻。而母親的照片,他則選擇了一張她生前最喜歡的,聽母親說,那張照片攝于她和父親感情最好的時候。

1990年,80歲的陳松年因病離世。走時,他的臉上掛著微笑,兒女們都說:「父親雖然病著,卻走得很安詳」。

陳松年去世四年后,陳喬年女兒陳鴻被找到。此后,陳鴻一直與陳松年子女保持密切往來。

陳鴻與陳家后人合影

陳松年去世八年后,陳獨秀墓再次被進行了全面修繕。

如今,昔日陳獨秀的下葬地被開辟成了獨秀園,陳松年無數次走過的那條通往墓地的路,被修成了整齊的水泥路。而他父親墓前的碑上刻著的則是:陳獨秀先生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