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他没上几年学,17岁到新加坡给人剃头,遇贵人借钱做生意成成印尼首富,捐近半身家也不放弃中国籍
2023/03/01

从剃头匠起家的他,借钱做生意成印尼首富!

战乱抛售所有海外资产回国创业,开办可印钞票的银行~

宁可被打压、捐近半身家,也不放弃中国国籍!

作为厦门首屈一指的5A级旅游盛地,享有“海上花园”、“钢琴之岛”、“万国建筑博览”、“中国最美城区”等诸多美誉的鼓浪屿,说是寸土寸金也不为过。

但就是在这座岛屿上,却有一个人建造了被称为“中国第一别墅”的黄家花园!在当地人的口中,这座庄园可以和真正的皇家花园媲美。

图源:马未都脱口秀《都嘟》

民国时期的蔡廷锴、蒋介石,新中国成立后的邓小平、邓颖超、尼克松、李光耀等多国政要,都曾在此下榻。

这座庄园的主人,被马未都评价为“马云和王健林加起来都没他地位高!”

图源:马未都脱口秀《都嘟》

他就是被称为“糖王”、印尼首富的黄奕住,一个民国时期的传奇巨富,也是一个大多数人都没听过的名字。

没上几年学,

12岁就成了“剃头匠”!

他的一切都要从“剃头匠”说起。

1868年,黄奕住出生在福建金淘镇的一个小家庭中。幼年时由于家境贫寒,只读了几年私塾就辍学,和父母一起种地。

虽然上学的时间很短,但老师的教导,以及父母的言传身教,依旧在黄奕住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爱国情怀。

为了能有一门手艺养活自己,黄奕住在12岁那年跟着伯父学剃头,成为一名“剃头匠”!

剃头匠

3年后,学成出师,战神归来,一声令下,每天走街串巷为人剃头。

如果不出意外,黄奕住的未来就此定格,成为一名剃头匠,在父母的安排下和附近村子的人结婚,生子。他的孩子未来会继承他的衣钵,成为一名新的剃头匠。

但这平静、一眼就能看到未来的生活,终究被打破了!

意外刮伤豪绅额角,

为逃难卖田凑36银元下南洋

一次,黄奕住给当地的一名豪绅剃头时,对方突然咳嗽,黄奕住不小心刮破了豪绅的额角。

豪绅见此勃然大怒,挥手就是一群“狗腿子”将黄奕住打了个鼻青脸肿。即便如此,这事还不算完。豪绅临走的时候恶狠狠地盯着黄奕住:小子,这事儿没完!

都说“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在乡下村子里,豪绅的存在丝毫不逊色,几乎相当于一个“小皇帝”。

镇关西剧照

镇关西常有,鲁提辖不常有,惹不起还躲不起嘛!

当时的黄奕住,唯一的方法就是“跑路”。他的父母变卖了家里的田地,凑了36银元,让他逃亡南洋谋生。

这一去,就是龙入大海,虎归山林。黄奕住在南洋闯出了新天地!

下南洋

17岁到新加坡给人剃头,

4年后遇贵人借钱做生意成大佬

1885年,17岁的黄奕住乘船漂到了新加坡,靠老本行——剃头维生,人称“剃头住”。

接下来的4年里,黄奕住辗转马来西亚的雪兰莪、印尼苏门答腊岛的棉兰等地,最终抵达了印尼中爪哇的首府三宝垄。

百年前的印尼爪哇岛

黄奕住在街头摆了一个剃头摊,做生意的同时学习当地的语言,熟悉印尼爪哇的风土人情。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遇上了自己的“贵人”——华侨魏嘉寿,也由此开启了人生的转折。

魏嘉寿在印尼做着小生意,有意提点黄奕住,就借了他5盾本钱,同时传授给他做生意的小技巧。黄奕住果断将自己的剃头工具扔到了河里,置之死地而后生,开始了自己弃头从商的一生。

他从肩挑小贩做起,游走于街头巷尾,靠着腿快口勤、薄利多销的售卖方式,很快攒了一笔钱,在咗哈尔广场的自由市场上租下一个摊位。而后更是将摊位升级为“日兴商行”,从零售商转为批发商。

肩挑小贩 示意图

一战期间大胆囤货,

战争结束壕赚340%的利润

成印尼首富和糖王

19世纪末,印尼中爪哇地区的甘蔗种植业及制糖业进一步发展。黄奕住将目标瞄准了糖业。趁着这一波风口,黄奕住顺势乘风起,资产和经营规模如同滚雪球一般飞速壮大。

1914年的黄奕住,已经彻底摆脱“剃头住”的身份,名列《世界商业名人录》,总资产超3000万印尼盾。当时印尼盾还没贬值这么严重,相当坚挺。

最让他出名的是,接下来的黄奕住大胆收购一战!1914年夏天一战爆发,黄奕住以12.1盾/百公斤的价格大量收购蔗糖,囤起来以待良机。

一战结束,航运恢复,糖价狂飙!1920年的糖价,已经飙到了53.45盾/百公斤,涨了4倍还多,这一下就赚了340%的利润!

黄奕住凭此行为一举拿下印尼首富和糖王之名。

印尼华商合影

被荷兰殖民者盯上,

索要1500万巨额税收

黄奕住抛售全部财产回国

人怕出名猪怕壮!

1917年,一战接近尾声,为了弥补战争中的损失,列强加紧对殖民地的收割。作为印尼首富的黄奕住,就被荷兰逼缴1500万盾的税!更过分的是,这次巨额缴税仅针对华商。

当时不管是荷兰还是日本,都对黄奕住伸出橄榄枝:只要加入他们的国籍,就能避免这次巨额缴税。

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做出了一个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无比愚蠢”的决定:返回战乱的中国!

1917年的中国

“中原多故,不如此间乐。君雄于赀,何地非乐土,为终焉计,不亦善乎?”

黄奕住的态度很坚决:“我为中华民国之国民,安能忍辱受人苛禁,托人宇下,隶人国籍者乎?且我国地大物博,建设易为功,畇畇离甸,宁非乐土?天下事在人为耳。”

1919年,黄奕住将所有资产变现,结束了在印尼35年的事业和生活,回到中国厦门鼓浪屿定居,在国内开展新事业。

黄奕住(右)与家人

回国首创中南银行,

可发行钞票,最高占据全国10%

15年从未失信

30年商海浮沉,带给黄奕住的是敏锐的眼光,与沉着的决心。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