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舌尖上的馬王堆:一份菜單一堆烤串,天鵝狗肝貓頭鷹萬物皆可烤?
2024/04/26

西漢時期耳杯有多種用途

辛追的墓中出土了許多魚類的骨骼,除了常見的鯉魚、鯽魚、鰻魚、刺鳊、銀鲴之外,還有許多名貴的生猛魚種,例如野生的鳡魚和美味的鱖魚「,菜單」中對這些魚的烹飪方法是「刺身」和「燒烤」。

辛追似乎喜歡吃生猛名貴的魚

說完了肉再來說說菜。墓中出土的蔬菜有筍、芋、蓮藕,還有白菜、芹菜、韭菜、蒿菜、芥菜、冬葵、蔓菁、菱角等,很多都是八百里洞庭的湖區特產。

左側為辛追墓內裝韭菜的食罐,右側為菜籽和冬葵籽

在這其中最神奇的就是「藕片湯」,剛出土的時候新鮮如初,考古人員稍微晃動一下就完全氧化消失,變成了一盒黑水。萬幸的是,攝影師搶拍到了這張珍貴的照片。

藕片湯已經不在,如今這張照片也是國寶

可口的食物當然需要美酒相配。和今天的蒸餾白酒不同,這里的白酒呈乳白色,它的酒精度只有十度左右,是佐餐酒。雖已出土,但至今沒人品嘗過它的味道,因為它陳釀了兩千多年,太珍貴了。

辛追家中有多種酒水,餐前、佐餐、甜酒一應俱全

「溫酒」也是一種低度酒。主料雖是米類,但要在發酵過程中不斷加入酒曲,因此酒味醇厚不辣,應是餐前開胃酒。

新追家裝酒的漆壺也是非常精致美觀

肋酒是過濾后的清酒,酒精度也不高;而米酒跟今天的「米酒」不同,它用米很多,但酒曲很少,類似于現在醪糟和甜酒釀,應該是當時的女士酒。

辛追不但是個吃貨,也是個酒鬼

辛追做為女士也肯定非常喜歡水果。墓中出土的水果有甜瓜、大棗、青梅、楊梅、橘子、枇杷、柚子、柿子、梨和荸薺等。

任何一位女士都不能拒絕美味的水果

封裝在漆盒里的幾個桃子在出土時新鮮如初,非常飽滿,但出土后不久就爛成了一灘水。

如今那幾個桃子只剩下桃核了

墓中出土的糧食作物有大米、小米、黃米、面粉和赤豆等,其中大米的種類很全,包括粳米、秈米、黏米和糯米。

在西漢時代,稻米已經十分普及

當時米的做法不同于今天的蒸煮,而是磨成米粉再做成各種糕點,遣冊上記錄的「點心」主要有:白米糕、麥米糕、蜜糖稻米糕、荸薺蜜糖米糕、蜜米餅、油餅、雞蛋小米餅等,墓中有保存較好的「小米糍粑」出土。

辛追每次睡覺前都吃一些小甜點

辛追一家要享受這麼好的美食,用的什麼餐具呢?辛追墓中有五百多件精美的漆制餐具,包括各種造型的鼎、盒、壺、盤、杯、勺等。上繪美麗的花紋,看上去五彩斑斕、光亮如新,在燈光的照射下能反射出人的身影。

辛追用餐的時候,一桌子的精美餐具就讓人食欲大增

很多餐具上刻著身份「戳記」,如「轪侯家」、「君幸酒」、「君幸食」;有的刻著容量,如「九升」;有的刻著「城市口」,這是成都的官府作坊制造的。

餐具上的文字或者表明容量或者確認歸屬

就餐時間到了,辛追一家人席地而坐,每人靠著一個三條腿的「倚幾」。「倚幾」不是用來坐的,而是用來靠的,它可調節大小和高矮,以適合不同身高的人倚坐。

那時候還沒有發明椅子,倚幾就是最合適的依靠

每位就餐者面前擺放一個「云紋漆案」,案面四周各有一個邊欄,用來防止湯、菜落在案上后再灑到地面。

辛追吃飯用的「云紋漆案」類似今天餐飲用的托盤

漆盤用來盛菜、盛飯,云紋漆耳杯用來放調料,再放一雙竹筷和一大一小兩個漆卮,大卮做酒壺,小卮做酒杯。

辛追一家就餐的餐具種類、擺放位置都是有講究的

就餐之前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沃盥」。仆人用漆做的水舀給每位就餐者洗手,就餐者手下放著一個漆盆,仆人在上面用水淋洗后才可就餐。

衛生才健康,洗手也是貴族餐前的必要程序

辛追做為轪侯夫人,每天都過著養尊處優、鐘鳴鼎食的生活。辛追的膽囊先天畸形,但從辛追臃腫肥胖的體型來看,這并未影響她酷愛吃肉的嗜好,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反應。經解剖發現,辛追生前患有冠心病、多發性膽結石、全身性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疾病。

辛追墓中的大量餐具表現出她有多愛吃

專家在辛追的食道和胃里發現了大量的甜瓜子,而腸道中卻沒有。專家推斷:在一個炎熱的夏日,辛追在半個時辰內吃掉了大量生冷的甜瓜,引發了膽絞痛,導致冠心病急性發作而猝死,而此時辛追胃中的甜瓜還沒來得及消化。

就是這一百多顆甜瓜子要了辛追的命

辛追生前也曾飽受寄生蟲的折磨。她的直腸和肝臟內布滿鞭蟲卵、蟯蟲卵,血吸蟲卵。專家推斷,這源于她生吃了太多的生鮮「膾肉」,從隨葬品數量來看,生魚片和鹿肉「刺身」都是她的最愛。

辛追的身體已經被多種寄生蟲入侵

專家推測,因為血吸蟲卵只在水中孵化,所以會隨著魚類及食用這些魚類的飛禽走上辛追的餐桌,進入她的肚里。迫使她通過暴飲暴食來維持體內營養,結果成為壓垮辛追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個因吃而亡的吃貨,離去的唯一遺憾就是不能再吃

觸碰文化脈搏,傾聽歷史聲音,與文物面對面,講述不朽傳奇,我是濤哥,下期見。

注:「辛追」的名字經后期鑒證,應名「避」,為和歷史行文一致,本文采用使用最早、流傳最廣的「辛追」。

參考文獻:《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復旦大學出土文獻研究中心,2014)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發掘報告》(湖南省博物館,1973)

湖南省博物館公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