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湖南山洞發現800年前古墓,珍寶無數卻無人敢盜,村民:誰去誰死
2024/04/20

為此,伍秉純跟隊友在村中,四處查探,詢問一些村民關于當地墓葬形式。他們從一些年紀大的老人口中得來信息——他們村內雖然是苗族,可都是土葬的方式,基本上沒有洞葬的習俗,更沒聽說哪家村民將祖墳埋進過山洞內了。

九龍洞的墓葬方式意味著,這些棺木早在這個村莊形成前就存在了。

九龍洞內的墓葬方式與古代西南地區傳統的懸棺葬有著極其及其相似之處,二者都是將埋葬之地選擇在垂直的懸崖峭壁之上,又稱「崖葬」,這麼做的目地是防止有人打擾死者安息。

然后用人力在峭壁上開鑿洞穴,或者利用上面的天然洞穴作為墓地,將棺木放置其中,如同懸在半空,所以稱為「懸棺葬」。

而九龍洞里面的墓葬又與懸棺葬著一些細微的區別。懸棺葬講究上不沾天,下不著地,可九龍王棺木上掩蓋了一層薄土。

根據棺木上覆土的質地,考古隊友首先排除了洞中灰塵沙石堆積的可能。

為了更進一步獲取信息,考古隊員決定打開棺材進行探究。為了不破壞山洞棺木,考古隊選擇了最大的一號洞中的其中一具做好編號的棺木,進行發掘。

棺木被打開后,考古隊發現棺木內陪葬了一件兵器。通過研究,這件銹跡斑斑的兵器是冷兵器時代的刀,這把刀長70厘米,寬5厘米左右。

三、古墓真相,終究大白

這把陪葬刀出土后,伍秉純一邊將陪葬刀送去化驗,一邊讓隊員們去村里走訪,看能不能獲取有關這把刀的消息。

在走訪過程中,關于這把刀還真的得到了一些線索。根據村民所述,九龍村過去曾有一位「苗王」精通刀法,名叫龍延久。

聽到這個消息的隊員們,開始將目標放在龍延久,這位當地曾經的「苗王」身上。因為這是龍延久的可能性確實很大。

一是因為他身份地位高,影響力大,有資格被葬入洞中;二是龍延久的「武者身份」,與這把刀的身份相呼應;三是龍延久的墓葬也充滿疑云。

龍延久在當地可是大有名頭,從村民口中得知,他從小練習武術,長大后武藝高強,力氣過人。平日里他嫉惡如仇,經常為鄉民打抱不平,後來他更是在峨眉拜師,學下了一身好武藝。

回到村里,他還把武藝傳授給鄉民。他的武學在在傳統「心意六合」的基礎上,增加「眼與心合」,獨創苗家「八合拳」。

1917年,軍閥武裝勢力派人來村上大肆征收苛捐雜稅,鄉民苦不堪言,龍延久帶人趕跑了稅官。1919年,為了反對軍閥的壓榨,48歲的他率領周邊縣城58寨上萬苗民揭竿而起,并以九龍村為據點,公然進行抗稅罷捐。

當時的湘西軍閥陳渠珍得知消息后,率領軍隊圍攻。

1920年,龍延久被叛徒出賣,因寡不敵眾被槍殺,死于九龍灘。因此,龍延久被殺后,其墓葬方式也是眾說紛紜。

為了了解相關資料,考古隊帶著疑問多次輾轉訪查,終于找到了龍延久至今還在世的后人,他的侄孫——龍云海。考古隊將陪葬刀的照片給他看,詢問這是否是龍延久的兵器。

龍云海在明白考古隊的來意之后,坦然告訴了他們龍延久以及部下的尸首都是土葬,這把刀也與其并沒有關系。

這時,實驗室關于陪葬刀的化驗報告也出來了。根據結果分析,墓中出土的兵器確實是800年前的物品。

到了這里,關于九龍洞的線索算是斷了,考古隊的研究進程開始停滯下來。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際,《中國民族報》上刊登了一則信息給了大家啟示。

在廣西發現的壯族先民古代仡佬族巖洞葬遺址和九龍洞的洞葬形式同出一轍。二者都是在懸棺葬的基礎上,都用了一層薄土來覆蓋棺木表面。

這不禁讓考古隊員疑惑,湖南、廣西兩地相隔千里,為何會出現相同形式的墓葬呢?

當地的一本古老的族譜給眾人解了疑惑。根據族譜記載,當地的苗族并不是純粹的苗族,而是從其他地方遷移過來與當地仡佬族融合的仡佬苗族。

在800年之前,一支廣西仡佬族的因為某些緣故,搬遷到了九龍洞定居,過去的巖洞葬的習俗也隨之帶來了。

但是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生活在九龍村的許多仡佬族人被滅亡了或者搬遷去其他地方,使得這里殘留下部分的族人和九龍洞里的墓葬,後來,殘存的這支仡佬族人和遷徙過來的苗族融合形成了仡佬苗族。

再後來,這部分仡佬族被完全同化,與苗族完全融合,完全不記得過去的歷史,這才最終形成了如今的九龍村居民。

結語

湖南九龍洞的這塊籠罩了當地800年的神秘面紗,在考古隊員的不懈努力下,終于揭下。九龍洞之謎的流行,一是因為古代教育落后,明智未開;二是因為一種信仰,它讓人們對死者敬畏,讓死者安息不受侵擾。

九龍洞中的墓葬能保持幾百年之后沒有遭受破壞,未嘗沒有這些原因。

而九龍洞神秘面紗被揭下之后,村民也不再迷信過去的傳說。但是,他們依舊對祖先們留下的洞葬保持尊敬。如今,龍廷久的祖宅也被政府進行維護和翻修。此外,九龍洞也將被開發為旅游景點,村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