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河南一古墓因大河改道露真容,藏身河底的三位墓主來自封神榜?
2024/04/26

在河南淇縣城東12里的淇河西岸,有一座長50米、高7米的土冢。這里雖雜草叢生,地勢崎嶇不平,但從規模上看絕非普通人的墓葬。

雜草叢生的土冢之下絕非尋常人物安魂之所

今天的淇縣默默無聞,但在周初它曾是衛國的首都,也是戰國著名刺客荊軻的家鄉,更是商朝晚期的首都朝歌所在地。那麼,這座河畔墓葬的主人究竟是西周貴族,還是戰國諸侯,或是商朝王室呢?

要想得到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在這座高大土冢的正面,立有一塊石碑,上刻「紂王之墓」。沒錯,這里所安葬的正是商朝的末代國君、荒淫暴虐的紂王。紂王墓前原有一尊巨大的石碑,上刻「殷紂辛之墓」,但後來因水土流失,再加上人為破壞,現今已蕩然無存,現今的這塊石碑是1987年9月所立。

紂王墓碑在35年前已經換成了新的

其實紂王的本名叫子壽,死后的謚號叫帝辛,「紂王」只是周武王對他的蔑稱。他在位30年,英勇神武,曾經略東南,屢次討伐東夷,擴大了商朝的版圖,揚王朝威名于四方。

壯年時期的紂王英勇神武大殺四方

但晚年的他荒淫暴虐,引起反抗不斷。在牧野大戰中失敗后,紂王登上鹿台自焚,從此商朝滅亡。周武王為了顯示自己仁君的風范,允許紂王的后代取回他的遺骨安葬。

紂王自焚的鹿台遺址

紂王在臨死之前留下了一條遺命,希望「死后葬于淇河中」,于是其子武庚就遵照父親的遺命,命人截斷淇水,在河床上鑿出一個豎坑,然后把棺木下葬,封口之后再打開淇河。這樣一來,淇河的河水就從紂王的墓上流過。

位于河南淇縣的今日淇河

紂王墓址的選擇可謂隱蔽而絕妙。可能紂王在臨終前就意識到自己的倒行逆施不得民心,于是將自己的遺體葬在河底,以防太多的仇家盜墳掘墓,開棺戮尸。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隨著淇河河道的東移,河床遭到河水的沖刷而逐漸變低,于是紂王墓就露了出來,和堤岸連在一起。

紂王墓本在齊河河底,因河道東移而露出河面

3000年來,紂王墓能保存至今而沒有被盜的跡象,也算是一個奇跡。有人說,這位亡國之君的墓里并沒有值錢的陪葬,也有人說紂王墓原本就是空的,可能只是衣冠冢,而他的真身葬在殷墟的王陵區。

殷墟王陵區墓道中殉葬者頭骨

但是,明朝嘉靖時期的《淇縣志》卻記載:紂王墓位于淇縣縣東的淇河內,淇水從墓的左側蜿蜒而過。看來,縣志給紂王墓的位置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佐證。如今,有很多游客來這里祭拜,這其中有許多自稱是殷商家族的后裔。

每年清明節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祭奠

就在紂王墓的不遠處,居然還有姜皇后和蘇妲己的墓,她們的墓葬雖小,但發生在她們身上的故事卻很多。這兩位紂王的寵姬在活著的時候為了爭寵斗個你死我活,死后卻不得肩靠肩、面對面,一同陪伴在君王左右。這座歷史上著名的暴君之墓,被洶涌的河水掩蓋,在水下隱藏了三千年而未被人發現。

姜王后和蘇妲己的墓緊緊相對

在紂王墓正西9公里處,正是商代的朝歌城遺址,現在叫摘星台公園。里邊有摘星台、心星閣、三仁祠、比干摘心處等遺跡,站在其中,一個王朝崩潰的場景,似乎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