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道關于假鈔的財務計算題在網絡上引發熱議!題目描述了一位賣鞋老闆小李遇到假鈔的困境,要求計算他最終虧損的金額。這道看似簡單的題目,卻讓90%的參與者都算錯了答案!
情景再現:
小李的鞋進價20元,售價30元,客人用50元假鈔購買,小李找零20元給客人事后發現是假鈔,賠償鄰居50元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虧了鞋的成本20元,加上找零的20元,再加上賠償鄰居的50元,得出90元的錯誤結論
正確答案解析:
小李的實際虧損只有50元!具體構成如下:
直接損失20元(鞋的成本)
機會成本30元(本該賺取的利潤)
但綜合來看,整體虧損就是那張50元假鈔的面值
為什麼容易算錯?
重復計算了找零的20元
忽略了資金流動的閉環性
沒有區分實際損失和機會成本
被復雜的交易過程迷惑
財務思維啟示:
要區分現金流動和實際損益、避免重復計算同一筆資金、理解機會成本的概念、簡化復雜交易的實質影響
現在你也來試試看!如果鞋的進價變成25元,售價35元,其他條件不變,小李會虧多少呢?(提示:還是50元!)快把這道題分享給朋友,看看誰才是真正的「財務高手」!記住,有時候最簡單的答案才是最正確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