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81年(清朝康熙二十年),明末東林書院創建人顧憲成的四世孫顧貞觀回無錫為母丁憂,臨行前,他的一位摯友前來相送,二人在長亭惜別之際,摯友寫了一首詞贈給顧貞觀,這首詞,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詞曰: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顧貞觀的這位摯友,名叫納蘭性德,也有人稱他為納蘭容若。很多人初讀上面這首詩文,都以為這是一首情詩。在這篇大作中,納蘭性德用「秋扇」來比喻漢朝時期班婕妤被拋棄,又用「驪山」來比喻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看似寫男女情思,實際上卻在表達交友之道當始終不渝。把友情當愛情來寫,看似錯位,實則是一種較高的文學境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