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太寂寞,搭伙一起过……
最近初来新加坡的小张在一个社交群里的发言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刚到新加坡工作的小张表示“在新加坡真的考验人,不然三观都被带偏,这里有太多的临时夫妻,搞得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落后了……”
什么叫“临时夫妻”?实际就是“搭伙过日子”!不同于单身、情侣、夫妻的一种新型关系,两人可能各自都有家庭,或者一方有家庭,但是在国外相互陪伴在一起过日子,心照不宣的是,无论任何一方要回归家庭,另一方将不再纠缠,自动解除关系……
听起来这样的关系很不符合常人逻辑、也对不起各自的另一半,但是为什么却能成为一种现象呢?
老乡聚会相识
倍感寂寞的两个人
搬到了一起
来自中国北方的徐先生几年前独自来新加坡务工,把自己的妻子和刚上小学的儿子留在国内。在新加坡工作生活很无聊于是徐先生进了一个老乡群,大家在群里分享在新加坡的喜怒哀乐,偶尔群主还会组织线下聚会。
正是在徐先生第一次参加老乡聚会的时候,认识了同样在新加坡打工的小吴,得知婚后小吴的丈夫去日本打工了,小吴为了多赚点钱本来也想去,但是去日本打工面试没通过,最后在中介的建议下来了新加坡。
徐先生和小吴双方各自有家庭,但是却都独身一人在新加坡努力打拼,惺惺相惜的两个人开始了频繁的联系,是徐先生先捅破了窗户纸,表示想跟小吴搬到一起住,两人口头签下“君子协定”,任何一方回归家庭,这段关系就终结……
双方都维系两段“夫妻关系”
身心俱疲
一开始搬到一起,孤单的两个人似乎都有了重新恋爱的感觉,但是新鲜期一过,俩人却没了浪漫,小吴觉得这段关系有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毕竟徐先生和自己的内心深处都藏着对家庭的内疚。自己甚至会在和另一半打电话的时候更温柔,更关心对方来减轻负罪感。
虽然和徐先生住在一起,但是俩人平时却不怎么敢一起出门,毕竟这段关系见不得光,所以在一起过得并不轻松。
在消费上,其实一开始两人搬到一起也有部分原因是为了省钱,也说好了AA,但是真正开始生活后,哪有那么一清二白。或许因为内疚,徐先生每个月给家里寄的钱更多了,小吴虽然没啥资格说啥,但是心里多少有些寒……
最后,小吴主动结束了这段关系,选择了回国。回到生活的正轨里……
“搭伙夫妻”
各种因素催生的不道德关系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搭伙夫妻”在新加坡滋生,有很多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在新加坡花销确实比较高,很多打工的人觉得搭伙可以与对方共同分担租房和饭费,减少生活开支;另一方面,对于部分已婚男女来说,离开家庭独自一人来新务工,刚到时,肯定是不适应,加上生活工作压力,将一个人的空虚寂寞放大,这时情感上的趁虚而入似乎就变得简单......
很多网友们觉得,对于正常的搭伙做饭,只要自律克制,也没什么可丢人的,毕竟刚到国外都比较难;如果是同性之间合租就更没什么了;但是大家对于不道德的畸形关系的搭伙却无法接受……
总结
你们怎么看待“搭伙夫妻”这种现象呢?是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还是违背伦理道德的心灵扭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