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新加坡趣闻
大馬趣聞
    
官宣!下个月,新加坡这条新规实施,物价更高!控糖、控烟、控酒、控车、控房...
2023/06/25

终于!新加坡政府真的对塑料袋下手了!

前后僵持了好几年,最终,从下个月3号开始,新加坡所有大型超市,都要统一要对塑料袋收费了!

新规下,一个塑料袋至少要收五分钱!对那些习惯去超市大包小包购物的人来说,每次逛超市就平白又多了一笔支出,积少成多也会相当“肉疼”吧~

以后这将成为“历史”?,图源:Todayonline

说起来,对于即将落实的“限塑令”,坊间时有声音,认为这只是新加坡政府“家长式管理”的又一次体现而已。

新加坡人,真的喜欢这样吗?

新加坡“限塑令”升级!

政府曾频繁吹风要落实

今年3月2日,新加坡国会宣布了一个看似很小、但又与所有在新加坡生活的人息息相关的消息:

全岛所有大型超市将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每个塑料袋必须支付至少5分新币。

图源:Unscrambled Sg

在新规下,被强制要求实行该政策的,只有年营业额超过一亿新币的大型连锁超市,一共有400多家分店,分别隶属于以下几大超市:

职总平价超市NTUC FairPrice

Giant超市

昇菘超市Sheng Siong

百美超市Prime Supermarket

Cold Storage超市

至于那些邻里小型超市,当局不做强制收费要求,超市可根据需求自行决定要不要收塑料袋的钱。

图源:Time Out

新加坡不同超市,在新规下有不同做法,一些采用无监督模式凭顾客自觉,另一些,则规定了购买塑料袋的指定地点。

1.NTUC FairPrice

新加坡最大连锁超市NTUC FairPrice采取无监督模式,顾客可在自助结账柜台扫描条码自取在机器旁的塑料袋,超市也安排了工作人员在附近解惑。

当然,如果不想使用自助结账柜台去人工柜台也是可以的,那里的工作人员会将塑料袋的价格计算在总账单里。

图源:TNP

2.昇菘超市Sheng Siong

顾客可在使用自助柜台结账时,点选需要塑料袋的选项,之后机器柜台会自动提供塑料袋,并将塑料袋的收费加入账单中。

注意!Sheng Siong的自助结账柜台只提供大塑料袋,小塑料袋需要去有收银员的柜台付款才能拿到。

昇菘超市的自助结账柜台,图源:Sheng Siong

3.Giant超市

全岛Giant超市,和NTUC FairPrice一样也是无监督模式,顾客在结账时自己选择所要的塑料袋数量并支付。

图源:Todayonline

4.百美超市Prime Supermarket

百美超市表示,他家提供的塑料袋上都有一个条形码供扫描,自助结账柜台附近也有可扫描的二维码,顾客可自行选择支付方式。

超市方面也会安排工作人员分发塑料袋。

图源:Todayonline

5.Cold Storage超市

Cold Storage同样采用无监督系统,要求顾客在自助结账柜台扫描条码自取塑料袋。

图源:Cold Storage

此外,虽然没有强制要求,但像是Don Don Donki、思家客等连锁超市,也还是准备实行塑料袋不免费的政策。

大部分超市/连锁商店都是收5分钱新币/塑料袋,还有一些要一角新币!

新加坡的“限塑令”

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了

说起来,新加坡其实早就想控制塑料袋的使用了。

毕竟,在2018年,一项针对本地塑料制品使用习惯的最新调查显示,新加坡人每年使用多达17亿6000万件塑料制品,其中近一半(8.2亿个)是取自各大超级市场的塑料袋。

换言之,人们每天都要从超市索用200万个塑料袋!而塑料制品降解需要漫长时间,新加坡的“垃圾岛”实马高岛很可能不堪重负......

实马高岛,图源:Green Network Asia

早在2007年,为了鼓励环保职总平价超市就开始推出“绿色奖励计划”,消费满10新的顾客如果自备购物袋,就能享受一角新币的优惠。

不过,最终因为成效一般而在2018年取消奖励。

图源:海峡时报

2017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还曾发文推广上述计划,希望新加坡人能够减少塑料袋的使用,让新加坡更加环保的“可持续性发展”。

新加坡多名议员也曾多次呼吁政府考虑对塑料袋征收费用,以遏制滥用塑料袋的现象。

最终,2021年4月10日,时任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的许连碹宣布,政府已同意对超市一次性塑料袋进行收费,并最终在下个月3号正式落实。

图源:时代财智

事实上,随着时间推移,新加坡人也逐步意识到了减少塑料袋使用的重要性。

之前,NTUC Fairprice进行了一项调查,受访的1745人里,有71.1%的人支持塑料袋收费。他们表示,收取的费用根本不贵,塑料袋拿回家后,还可以当垃圾袋用,循环利用没问题。

其余的不支持群体,则表示免费提供塑料袋应该是超市服务的一部分,不应该就这么取消了。

图源:8视界

控糖、控盐、控酒、控烟...

这些东西在新加坡也被管控着

说起来,在新加坡,塑料袋并不是唯一一个被政府盯上的东西。

小至我们日常摄入的糖和盐,大至街上随处可见的汽车等等,其实都是被新加坡政府的“无形大手”控制着......

1)新加坡政府控糖

今年年初,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宣布:从2023年底开始,本地咖啡店等商家制作的现泡饮品,需要在菜单上标上营养等级标签(Nutri-Grade)。

其中糖分和反式脂肪含量太高的饮品,将禁止广告宣传。

 图源:fozl

新加坡是糖尿病大国,因此政府一直都想要对糖下手。

早前,新加坡超市里的包装饮料早就开始贴Nutri-Grade标签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糖分含量。

根据Nutri-Grade规定,标注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C级和D级将被强制贴标签,而D级更是被禁止广告宣传!

图源:healthhub

2)新加坡政府控盐

新加坡是全世界范围内,每日摄入盐过多的一个国家。

为了防止人民摄入盐分过多造成的健康问题,政府现在正鼓励大家吃低钠盐,代替普通食盐。

全球每日摄入盐排行榜,新加坡位列第二,图源:CNA

但是,在新加坡生活,各种饭菜里没有盐,那肯定味道就寡淡了不是?也容易没有胃口。

对此,政府并没有“一刀切”,粗暴禁止普通食盐的售卖和使用,而是尝试在未来对食品企业提供更多支持,让他们的产品最终可以减少纳的摄取。

“少吃盐、吃更健康盐”的日子,现在已经到来了。

3)新加坡政府控烟

“吸烟有害健康”这句口号世人皆知,为了减少本地烟民数量,新加坡政府可以说是操碎了心~

一方面,政府一直在不断提高征收烟草税,这就导致烟草企业将税转嫁到烟民身上,香烟的价格一直在涨,打击了部分烟民的购买意愿。

越来越贵的新加坡香烟,图源:Todayonline

另一方面,政府在几年前已经调高了合法购买烟草商品的年龄。从最早的18岁逐年提高到了21岁。

未成年人现在想在新加坡买烟,越来越困难了......

图源:海峡时报

4)新加坡政府控酒

当然,新加坡政府并没有完全禁止酒精饮料在新加坡售卖,只是,能卖的时间段有限。

2015年新加坡颁布的禁酒令虽有调整,但直到现在,小印度和芽笼依旧是酒类管制区,在这里的咖啡店和部分餐饮场所过了晚上十点半后喝酒可以,但不能再买了。

如有违反,初犯者可被罚款高达1000新币。要是重犯,则会被罚款最高2000新币或监禁长达三个月,或两者兼施。

图源:Hype&Stuff

5)新加坡政府控车

2017年,新加坡当局宣布,从2018年2月开始,汽车和电单车(摩托车)的增长率将从目前的0.25%削减至0!

也就是说,新拥车证的发放量,将取决于旧车注销的数目。从那一刻开始,新加坡彻底迈向了“汽车数量零增长”的阶段。但副作用就是,供给不足让拥车证的价格水涨船高,一路涨到了10万-12万新币......

图源:GetGo

6)新加坡政府控房价

“居者有其屋”,是新加坡政府的施政愿景之一。

每当本地房价贵出天际的时候,新加坡政府就会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管控,让人民负担得起房屋。

最近的一次楼市降温措施,在今年4月底实施......

图源:Wise

///

总的来说,在新加坡,政府就像大家长一样,管理着在这里生活的所有人。政府和人民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人民时时刻刻在很多方面,都要受到政府的严格管控。

对于新加坡这种看起来有些“独特”的管理方式,很多人不喜欢这种生活方式,有人直言,新加坡奉行家长式管治,社会自由被践踏,民众意志不被尊重,不可取。

而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新加坡模式”乃善治模范,是为民众福祉着想,政府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避免人民“踩雷”,值得各国仿效。

“新加坡模式”究竟是好是坏,到现在也没有公论,但是,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感受最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赞美还是批评它,其实对新加坡的影响,微乎其微......

賈靜雯18歲大女兒在街頭跳舞,穿胸衣大膽暴露,帶鼻環舌釘有個性
2023/12/02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子女40歲了,還是兩種狀況
2023/12/02
小S發文回應臉腫爭議!粉絲安慰道:腫成豬頭我都愛你
2023/12/02
一念關山:為啥鄭青云2次要在野外跟公主楊盈圓房?他的算計太狠
2023/12/02
羽絨服上沒有這幾個字,再便宜也別買!趕快告訴家人們
2023/12/02
收藏!汽車部件工作動態圖
2023/12/02
好心的狗子:麻麻,快把手伸出來,我給你帶禮物啦!隨機嚇暈一個鏟屎官!
2023/12/02
總局收視率:《我要逆風去》第七,《宣判》第四,第一實在太牛
2023/12/02
衛生間別死磕淋浴房干濕分離了,如今學鄰居這樣設計,不得不說太聰明...
2023/12/02
僅僅播2集,收視率破1.3,11月份最期待的黑馬劇開播就炸了
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