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育兒博主,經常在寶媽群里看到這樣的對話:「孩子想買繪本就罵‘亂花錢’」「興趣班永遠說‘學這個沒用’」……這些看似「會過日子」的操作,正在悄悄給孩子埋下自卑的種子。
今天咱們就聊聊,哪些打著「節儉」旗號的育兒行為,其實是在傷害孩子。
上周去表姐家,3歲的小侄子指著貨架上的拼圖說「媽媽我想要」,表姐當場嗓門提高八度:「家里那麼多玩具還買?你當錢是大風刮來的?」孩子瞬間縮回手,眼神里全是委屈。
這種場景是不是很熟悉?
當孩子第一次說出「我想買」時,背后可能是社交需求(幼兒園小朋友都有)、探索欲望(想了解新事物),或是單純的情緒滿足。但父母習慣性用「家里沒錢」「別亂花錢」打壓,等于在告訴孩子:你的需求不重要,你的感受不值得被尊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