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齡未婚群體中,常能遇到這樣的共性場景:身邊人出于 「好心」,為生活已足夠自在的他們介紹 「搭夥物件」,盼著兩人能以婚戀之名,為未來養老增添一份 「相互照料」 的保障。

這些被介紹者,大多已獨自將生活經營得有聲有色 —— 擁有自己的住房,憑藉穩定收入支撐高質量生活,閒暇時或參與興趣活動,或約友出遊,無需遷就他人的節奏,早已習慣並享受這份 「不被束縛」 的自在。
然而,這類以 「養老搭夥」 為初衷的介紹,往往容易陷入 「期待與現實脫節」 的困境。
介紹人常以 「年齡相仿、均未婚」 為核心匹配標準,卻忽略了雙方在生活觀念、待人接物底線等方面的差異。

比如,有人在初次見面時,便遭遇對方全程缺乏主動關懷、結賬時刻意迴避的情況;更有甚者,僅接觸兩次便提出借用對方車輛、讓對方墊付費用等要求,將 「算計」 藏在 「過日子仔細」 的藉口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