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人們的筆下,秋有兩面。
一面,是疏林野草,瀟瀟夜雨,凄瑟冷寂;另一面,卻是長空澄明,穗實累累,盎然生機。
比如元曲大家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比如屈原《離騷》,「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比如清代詩人趙翼筆下的《野步》,「最是秋風管閑事,紅他楓葉白人頭」
一律,都帶著濃濃的凄楚與愁緒。
而在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筆下,秋,卻是全然的另一番景致。
這便是膾炙人口的《秋詞》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說:
自古以來,騷人墨客們都悲嘆秋天的寂寥、空曠、蕭條。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