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话“创业难,守业更难”,故有“富不过三代”之说。在新加坡众多富豪中,不少是神一样存在的守业者,比如实现基业长青、财富永续的前新加坡首富邱德拔的后代——邱氏家族。
新公布的福布斯2023新加坡富豪榜中,邱氏家族为新加坡排名第七的富豪,拥有85亿美元财富。
坐拥85亿美元,邱氏家族为新加坡第七大富豪
新加坡邱德拔医院
福布斯2023新加坡富豪榜于近日发布,Meta(前身为脸书、Facebook)联合创始人、巴西裔的爱德华·萨维尔林跻身新加坡首富,上榜身家为160亿美元。
今年前十大新加坡富豪中,有不少“富过三代”、传承有道的华人家族,比如祖籍莆田、地产公司远东机构的黄志祥与黄志达兄弟,他们曾霸榜新加坡富豪榜多年,今年以148亿美元身家,排名第2。黄氏昆仲的父亲、远东创办人黄廷方在世时,曾是“新加坡首富”。
又比如祖籍福建厦门同安的郭令明,现任丰隆集团主席,是该集团创办人郭芳枫长子,也是一个传承有道的家族,今年在新加坡富豪榜排名第5,身家110亿美元。另外,如排名第8的大华银行黄祖耀、排名第10的郭氏兄弟,均是基业长青、财富永续的华人家族。
今天,我们重点写一下今年排名第7的邱氏家族,他们今年上榜身家为85亿美元。邱氏家族是前新加坡首富、银行业巨子邱德拔之后代,今天的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新加坡邱德拔医院等,就是其家族捐赠的知名慈善公益项目。
邱德拔的女儿邱美玉(Mavis Khoo-Oei)
2004年2月21日傍晚,前新加坡首富、银行业大亨邱德拔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86岁。
邱德拔被《福布斯》杂志选为2002年的“新加坡首富”,当时财富约26亿美元,为亚洲第18名富豪。他在新加坡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即良木园集团、中央产业有限公司和马来西亚酒店有限公司。其中,良木园集团就是知名的良木园酒店集团之控股母公司。
邱德拔去世后,据当地传媒报道,新加坡政府可征收的遗产税高达4亿新加坡元。邱德拔生前,就创建邱德拔遗产基金会,一直为慈善事业做出贡献,比如设立教育基金,比如2006年11月向北京大学捐赠1.733亿元,用于建设体育馆;又比如捐赠1.25亿美元予新加坡的邱德拔医院等。
邱德拔(Tan Sri Khoo Teck Puat)去世时,其两位妻子Tan Geok Yin ( 1934–1972年)、Rosemarie Khoo均已过世,共育有15名子女(4子11女)。分别是长女Khoo Bee See、长子Khoo Ban Hock、次女Khoo Bee Keng、三女Khoo Bee Leng、次子Khoo Ban Tian、四女Khoo Bee Lian、五女Lucy Khoo Bee Lay、六女Mavis Khoo-Oei(生于1947年)、七女Margaret Khoo、八女Elizabeth Khoo、九女Linda Khoo、十女Jennifer Khoo、十一女Jacqueline Khoo、三子Raymond Khoo Ban Lian、四子Eric Khoo。
邱德拔去世后,其家族旗下多元产业主要由在世的14名子女继承。其中,最小的儿子邱金海(Eric Khoo)还是新加坡知名导演,其电影作品包括《薄面佬》、《12楼》、《默默伴我行》、《辰已》、《情欲房》等。
邱德拔的六女邱美玉(Mavis Khoo-Oei),现任良木园董事长,她嫁给了印尼华人糖王黄仲涵的后代。她的妹妹Elizabeth Khoo,目前管理良木园集团旗下的怡阁大酒店。这几年来,邱氏家族协力同心,共同传承家族企业,也积极行善,奉献社会。中国有句老话“创业难,守业更难”,邱德拔已去世19年了,其后人“家和万事兴”,守业有成,堪称海外华人家族之传承典范。
与船王包玉刚“龙争虎斗”,会德丰收购案堪称经典
年轻时的邱德拔
邱德拔,1917年1月13日出生于马来西亚,后加入新加坡籍,祖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
厦门海沧,旧属龙溪县三都,所以,大马华人以前将海沧人集聚的槟城称为“三都”。据称,大马槟城早期移民,主要是龙溪三都人。早于明末清初,海沧人“下南洋”的行为长盛不衰,比较聚片成居的有马来西亚的槟城、沙劳越、古晋等。在槟城的海沧移民,主要有五大姓,即来自海沧新垵社的邱姓、海沧霞阳社的杨姓、海沧石塘社的谢姓、海沧锦里社的林姓、还有闽南颍川世家的陈姓。
大马海沧的知名人物不少,比如杨衢云(1861-1901),他是福建海澄(今厦门市海沧区霞阳村)人,是兴中会首任会长。他出生于广东东莞,后弃官出国,寓居马来西亚槟榔屿。还有,如新加坡银行业巨擎、马来亚银行创办人、前新加坡首富邱德拔等。
邱德拔的父亲Khoo Yang Tin和母亲Yeo Kim Chiam,早年以经营米业为主,还拥有不少田地,后持有多家福建人开办的银行股份,后来,这些银行合并为华侨银行。1933年,年仅16岁的邱德拔,进入其父亲参与创办且为股东的华侨银行,一干就是26年,从最基层的“书记”到迈入管理层,出任银行副总经理,直到1959年离职。
进入华侨银行之前,邱德拔就读于新加坡圣约瑟书院。1959年,因无法跻身华侨银行董事会,他愤而辞职,另谋发展。1960年,他与几位合伙人以1000万林吉特资本,在吉隆坡创办马来亚银行(Maybank),仅仅花了6年时间,就开设108家分行,并打破大马金融业长期受外资垄断的态势,一跃变为马来西亚最大且知名度最高的银行。
马来亚银行创办人邱德拔
除了创办、并一手打造着名的马来亚银行,邱德拔于1966年先后收购了包括良木园酒店、马来西亚大酒店、明阁酒店、城市和城西及中央等5家上市公司。
1970年,他又创办马来西亚国民保险,此间保险公司后于1997年上市。1977年,马来亚银行股票上市。1980年,邱德拔又收购文莱国民银行、香港渣打银行的股权,在1986年,当英国的劳埃德银行准备敌意收购渣打银行时,邱德拔联手“船王”包玉刚、澳大利亚商人罗伯特·侯姆(Robert Holmes),在最后的关键几天,以13万英镑出价联手打败了此间英资银行,获得渣打银行37%股权,邱德拔也变为渣打银行之最大股东。
此后,邱德拔“后院起火”,1986年11月,邱德拔长子Khoo Ban Hock在文莱被捕,被控骗取文莱国民银行10亿巨款,卷入与文莱苏丹家族的官司纠纷。
邱德拔于1980年收购文莱国民银行时,其与文莱苏丹关系良好,他持有此间银行70%的股权,剩余30%则归文莱苏丹的家族。令邱德拔想不到的是,文莱政府以所谓的邱家未按正常程序,将相当于该银行贷款的90%巨款借给邱氏几家公司,将其长子逮捕入狱。
新加坡前首富、银行大亨邱德拔
香港资本市场史上,新加坡银行大亨与“船王”包玉刚的会德丰收购大战,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也是香港股市收购案的经典案例。30多年过去了,结果虽是清楚明了,但双方当年“龙争虎斗”的内幕不少至今依旧是个谜。
会德丰洋行,其主业是航运,由英国籍犹太裔乔治·马登于1925年在上海创立,1949年迁往香港,到1959年其子马登·约翰掌舵后,鼎盛时公司拥有二百余家附属及联营公司。但到上世纪70年代,香港知名药商张祝珊之子张玉良,通过股权及物业交换等方式,成了会德丰之最大股东。
由于约翰在航运低潮时大力扩大船队,导致至1983年末时,会德丰已是债台高筑,流动性吃紧,经营困难。作为大股东的张玉良,以往很少过问会德丰的经营管理,当约翰提出向“会德丰系”的置业信托拆借9360万港元时,开始有警戒心的张玉良行使大股东权限,抵制了约翰行为,导致双方心生芥蒂。
1982年,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台阶上一个踉跄摔倒在地,也令不少在香港的英资商人感到惶惶不安、前途未卜,约翰也有了淡出香港的打算。此后数年内,会德丰大股东张玉良这边,也因为家族内讧,有了退隐澳洲的想法。在此背景下,会德丰收购战“暗流涌动”,“船王”包玉刚和新加坡银行大亨邱德拔就收购案引发的“龙争虎斗”剧情上演了。
1985年1月17日,恒生指数以1388.42点收盘,并创下6.8亿港元成交纪录,香港股民狂热一片。到了几天后的21日,李嘉诚成功地低价收购港灯后,股市温度降温不少。转到2月14日,当来自新加坡的“过江龙”邱德拔欲收购会德丰的消息传出,各路投资者及股评家兴奋不已,第二天开盘,恒生指数急急向上蹿升,当时不少人纷纷打听:邱德拔是谁?
邱德拔塑像
在祖籍莆田江口、曾为新加坡首富的新加坡远东机构创办人黄廷方于上世纪80年代大举进军香港地产后,邱德拔也是“跃跃欲试”,有心到香港“买壳”上市,他相中的收购标的就是会德丰。
通过中介,邱德拔已和会德丰创始家族二代掌门人约翰谈妥,欲先购入14%股份。此前股市热潮时,会德丰股价却是一直疲软,在市场外传李嘉诚收购港灯后可能“窥觑”会德丰,股价才动了起来,但外界没有想到买主是来自新加坡的邱德拔。2月14日下午,会德丰临时停牌,并公告收购方是一家Falwyn公司,拟以6港元/股收购会德丰的A类股、0.6港元/股收购B类股。公告称,此间公司已从马登家族购入占13.5%投票权的会德丰股权。
事实上,Falwyn公司仅是邱德拔为收购会德丰临时在香港注册的公司,外界对其背景一无所知。身为大股东的张玉良是看到会德丰公告收购建议书后,才想到马登家族与邱德拔私下秘密交易,也是担心己方利益受损,故而也到处搬请救兵。据说,张玉良请出“船王”包玉刚之前,曾找过李嘉诚等人,并提出要求,若包家加上收购大战,一定要把对手彻底挤出去。
会德丰以航运为主,收购此间公司,对包玉刚来说,生意上无疑是“锦上添花”,但此前碍于与马登家族私交,一直是“坐山观虎斗”。于是,在包玉刚的“九龙仓”提出高于邱德拔的收购交易代价后,一场“坐山虎”与“过江龙”、收购与反收购的会德丰收购大战爆发了。从2月15日会德丰股票复牌开始,到3月15日包玉刚家族宣布获胜为止,令不少投资者感到惊心动魄的会德丰收购大战,历时一个月。
“九龙仓”成功收购会德丰过半股权后,包玉刚获任会德丰董事会主席兼总经理,原掌门人马登·约翰转任公司名誉主席。
此一役,对于邱德拔而言,虽然未达到目的,也是获利而归,而且与“船王”包玉刚“不打不相识”,也为一年后与包玉刚联手对抗英资敌意收购渣打银行埋下了伏笔。成为香港渣打银行之最大股东后,邱德拔获得英国政府授予爵士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