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新加坡趣闻
大馬趣聞
    
中国网友震惊:原来新加坡人真的不懂中文啊,一顿饭点了40多两饺子!
2023/10/22

近日,有人在朋友圈分享了一个趣事:海外同事5人组到中国出差,派出据说 “中文6级”的新加坡同事下单点饺子。

结果菜端上来大家都傻眼了~

“咦,新加坡人不会中文”

中国各省网友热议这位新加坡同事看见菜单上的写着【一两】,顿时思绪万千:

一,在中文里代表one两,在中文里代表two那这个【一两】,应该代表的就是一对one pair。说明这个中国饺子和日本寿司一样,是一对儿一对儿点的。于是这五个人点了四十多两饺子。

图源:微博@里神乐

在中国北方饺子馆,一两饺子可能有6、7个。所以上述新加坡同事, 一伙5个人一顿大概点了240-280个饺子,平均每人可分48-56个饺子。对于这样的“怪事”,中国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惊疑, 原来新加坡人不懂中文啊。

还有网友发表感慨, 这新加坡人年轻一代的中文水准堪忧啊~

随即有网友表示,大兄弟你这话不中肯。 新加坡人不知道一两饺子的算法,这真的很正常!因为中国本土各省网友不见得都懂啊......广东网友:看得懂,吃不懂!

黑龙江网友:大学毕业都不见得懂。

山东网友:没见过这么数数的......

湖南网友:食堂从不按这个跟我们算啊。

湖北网友:别说一两了,换成多少克理解起来都难!

福建网友:我也不懂。

浙江网友:不懂不是很正常?

最后还是北京跟广西的网友给科普了👇

从上述反应来看,一两饺子的算法,可能在中国的个别省份会比较常见,甚至能算是“地方特色”。比如广西的网友为什么会知道呢?因为当地吃粉也有按“两”来计的。

图源:马蜂窝对于中国其他省份的人来说,饺子按个计,吃粉按大小碗算,一般不会用“两”来作为日常生活的计量单位,尤其是南方沿海地区。如果本土人都可能不懂,对于喝咖啡长大的新加坡人那不就更加是 “超纲内容”

图源:task travel毕竟一两饺子,涉及到的内容实际是文化层面。这个事情也只能说明中文的博大精深,看得懂,未必用得懂。纯看各人的生活背景、经验及知识面。比如,有新加坡网友表示不服气,新加坡本地也有按两计算的商品。

该网友也对上述点了40多两饺子的事表示怀疑,这是真是假呢?

不过,即便不是点饺子,也有网友发言,对 “新加坡人中文不太好”这一点有同感。

椰子呢,也不吹不黑。前几年,新加坡的华文确实闹过笑话。 当年令人爆笑的新加坡华文答卷但双语教育,非口头之言

新加坡推行双语教育。但要学好、精通一门语言,本身就是个有难度的事,落实到个体身上那更是“千人千面”。

下面这篇新加坡学生写的4分作文一度刷屏网络。

该题总分20分,围绕“对经常上学迟到的看法”写一篇短文。答题学生表示自己中文没学好,实在看不懂,写出来的东西也是比较匪夷所思。👇

他表示自己已经尽力,用上了自己能想到的中文字。

最后憋出来的这篇短文通篇围绕“吃米饭”......拿了4分格式分。至于内容跟表达,只能拿鸭蛋。

事实上,要求一个新加坡学生用华语写文章,要做好心理准备。

他(她)们往往用行动来让你感受到:

真的尽力了......

华语不够,英文来凑(可以看出这个学生真的是努力要让你看懂她写的作文......)

图源:Singapore laughs 2

当年最经典的出圈作文,一句 “Dog blood on head狗血淋头???” 至今难忘。👇

估计只有在新加坡,才能看到【恐龙】英文dinosaur的汉化拼音↓

还有的学生,用上毕生所会名词也要拼出一篇237字的文章👇

词汇储备再高点的,可以表达语意,但仍旧是双向折磨。

改卷老师也往往在 尽力改卷......只是每每改到心交力瘁👇

满屏蓝色是学生用心书写仍显稚嫩的华语字,以及强强要挣脱的桀骜不驯的灵魂👇

以上图源来自本地各论坛分享

老师也想不通啊,正儿八经的教学,仍旧难挡学生放飞的想象力。

不过就跟前文的一两饺子一样,上述只是非常偶发的个别例子,不能代表整体学习水平。

新加坡人的华语教学着实贯彻的是双语教学理念。

小学阶段,小5、小6年级使用华语教学素材也有英文注解👇

以下是新加坡小学3年级的华文辅助教材↓

新加坡双语教育的特别之处在于华文属于母语的一种,是华人必修的科目。

但是,除了母语之外的其他科目上课、考试用的都是用英文。

这种现象是基于新加坡国情,大环境决定的。

基本生活在新加坡的小朋友,无论是什么家庭条件的孩子,基本通用语言都是英文。

比如, 新加坡家庭为了照顾孩子聘请女佣,她们可能来自菲律宾、印尼、缅甸等非华语使用地区,除了少数人会中文,其余多数英文交流。

而女佣和孩子沟通也是用英文,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如非父母跟孩子讲华语,那么语言环境基本就是英文。

新加坡女佣

孩子毕业后,走进职场和社会,工作语言无论是发邮件,写报告等大多也是英文。

到新加坡政府部门办事,或者现在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文件、材料也都是英文。

到新加坡医院、学校办理手续、走流程,材料也基本是英文。

人力部官网

不过,虽然书面材料这一层基本以英语为主,但上述很多工作场所、办事处的人多少都懂得用华语口头交流。

而这就得益于双语教育。

所以如果碰见新加坡人能听能说不能写,视作合理。

能听能说还能写,那大概率是下功夫学的~

客观地说,新加坡在“讲华语”这方面,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除中国以外,放眼全球,可能找不出第二个像新加坡这样重视华语,会讲华语的比例又比较高的国家。

新加坡建国国父李光耀,英文更好,但也会讲华语,提倡英语,也不埋没华语的重要性:“要在新加坡生存,没有英语会很辛苦,没有华语则一定会后悔莫及。”新加坡的国会发言,议员们除了日常英文发言。有时候也会用华语发表意见。比如已经退休的新加坡议员花姐,发表观点时华语成语用得很是地道👇

她的脸书动态更新,也经常能看到双语齐发👇

国会议员,内政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次长孙雪玲部长发言时也会引经据典。👇

新加坡的治国风格一向雷厉风行,以求上行下效。上到官员,下到民众百姓。 双语教育之下,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语言。工作语言必然精通,可以是英语,华语,马来语等等。生活语言看个人偏好,可以在外跟同事朋友讲英语,回到家跟长辈父母子女讲华语。某种程度上说,这也算是一种语言自由。而这离不开当局的决策,使得新加坡在国际上拥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教育、金融、贸易等等。今年,2023年8月,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宣布将在明年招收第一批全日制中文课程学生。

新跃社科大学是新加坡第三所开办全日制中文课程的公立大学。

业界专家认为, 这是新加坡华文教育史上的里程碑时刻。

臉上有這3種「特征」的女人,就剪掉長發吧!短發會更時尚顯年輕
2023/12/02
超貴的長大衣卻穿不出高級感?時尚博主教你幾個小技巧,巨顯貴
2023/12/02
60歲冒險生下雙胞胎,奶奶級母親如今感到力不從心,現實是殘酷的
2023/12/02
12個生活小妙招,冬蔥這樣存放,半年依舊新鮮,不干癟不腐爛
2023/12/02
六七十歲的女人,為什麼勸你別把「白發」染黑?看葉童就知道了
2023/12/02
女人一旦過了50歲,穿褲子切忌這「3不穿」,否則大媽感十足!
2023/12/02
我找到了「空氣能熱水器」賣不動的5個原因,根本不適合家庭用戶
2023/12/02
劇透!《無人島的DIVA》木河基浩「互相救贖」劇情細節曝光
2023/12/02
《無人島的DIVA》6個細節對比,蘭珠打安全牌vs木河想冒險
2023/12/02
在春晚唱了一首歌,被封殺14年,今身價過億,全部無償捐獻給祖國!
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