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太贵了!
如果用一个字来描述新加坡,那就是“贵”!
“贵”字就像一把刀一样,插到每一个在新加坡生活的人身上,新塑造了2023年的新加坡。
不管是刚来新加坡的中国人,还是在新加坡生活久了的小伙伴,都十分无力:新加坡是越来越贵了,自己却有心无力……
为什么新加坡突然之间就变贵了呢?
1
全球通胀新加坡遭劫,
新元升值,外国人开销大
说到贵,很多人的第一想法就是通胀!
通货膨胀,简单来说就是与市面上的货物相比,钱多了,(或者说钱没少,但东西少了)人们不得不拿更多的钱去买东西。
这两年,全球通胀已经成为共识,为了抵抗通胀,新加坡数度收紧货币政策,让新元升值,提高汇率,让新加坡元更值钱。
不得不说这是个好办法,既然钱多了,贬值了,让它升值不就行了~
两年来,新币兑人民币的汇率从4.6一路飙升到5.4,更值钱了。
就算新加坡这两年只涨汇率不涨物价,2年前在新加坡生活一个月需要¥9200元,如今得要¥1.08万了。
更别说新加坡的物价也在飙升了,这样一来,可不是从中国来新加坡后发现更贵了。
2
一年增加了30万人,
资源有限,物以稀为贵
其次,就是来新加坡的人更多了。相比2022年,新加坡增加了30万人。
虽然从去年开始,就一直有一种说法“新加坡太贵了,外国人忍不住选择离开”,但从实际表现来看,相比离开的人,蜂拥来新的更多。
根据新加坡《2023年人口简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新加坡的总人口同比增长5%(约30万人)至591.76万人,非居民人口大幅增加13.1%至176.84万人。
图源:2023人口简报
相比2022年人口简报上增加的10万外国人,2023年直接翻倍,20万外国人入境且留在新加坡。
新加坡就这么大,资源有限,这么多外国人前来,物价不涨就怪了。
3
一年只有2.3套新组屋,
房屋数量跟不上人口增长
这么多人来新加坡,衣食住行总要花钱吧。尤其是住处,必须得有。这就给新加坡的租房市场带来多大的冲击。
前年,新加坡推出了1.2万套新组屋,去年大概推出了2.3万套,加起来也不过3.5万套。但前年新加坡总人口就增加了20万,去年又增加了30万,就算是一个房子住5个人,还得要10万套房子呢。
新加坡现有的住房根本就供不应求,杯水车薪。连带着房价都高了,今年前2个季度就已经卖出去200多套百万组屋!这个数字,搁几年前根本不敢想。
不只是房价,新加坡房东们也开始涨价了,房租翻倍的都不在少数,你不租有的是人租,妥妥的卖家市场!
有数据显示,住宿费用自2002年以来上涨了惊人的39.7%。
新加坡2023年国庆群众大会上,李显龙总理透露:到2025年,新加坡将推出总计10万个新单位组屋,届时,组屋市场将趋向稳定,组屋转售价格也将逐渐平稳。
也就是说,在新加坡政府的预计中,2年后组屋市场才会平稳下来,如今,恐怕还有着涨价的可能。
4
富人更多要出行,
拥车证一张涨到¥80万
涨得最狠的,估计就是新加坡的拥车证了。
5年前,新加坡中小型汽车拥车证价格不到$2.4万,顶中国一辆车。如今已经飙升到近$15万(约合人民币80万),顶中国一套房……
还是那句老话,物以稀为贵。新加坡的拥车证之所以那么贵,都是因为政府严格管控,数量限制。
新加坡在制定城市规划时,就已经大概限定了车辆的密度。今年新加坡的拥车密度为每千人170辆,和6年前的每千人168辆相差不大。
但新加坡的外来人口是不断攀升的,还有本地人也需要用车,为了不让太多人拥有车,让新加坡道路拥堵,当局限定了拥车证的数量。
外国人多了,特别是富豪们多了,车辆需求大增,价格也就高起来了。就连巴士、地铁等公共出行也在涨价。
5
新加坡各种税都在涨,
买房、买车、抽烟都涨了
新加坡物价涨,不只是通胀和人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税也涨了。
消费税涨了:
如今,新加坡消费税已经涨到8%,明年还将提高到9%,这些都是需要平摊到每一个人身上,相应的商品成本、售价都会增加。
房产税也涨了:
外国人在新加坡买房,需交60%的额外印花税(ABSD);新加坡公民买第二套房子,ABSD将从17%上调到20%,第三套则从25%上调到30%;PR购买第二套房产,ABSD从25%上调至30%,第三套从30%上调至35%;信托和公司买方,ABSD从35%飙升至65%!
车辆税也涨了:
抵岸价超过$8万的车辆,将增设额外的附加注册费级别;超过$8万的部分所须支付的附加注册费将是抵岸价的220%。
烟草税也涨了:
烟草税提高15%,邻里香烟零售店调高香烟售价,每包香烟涨了约$1.5。
6
食物严重依赖进口,
物美价廉的小贩中心都贵了
什么都在涨,我们在新加坡吃的东西,也在悄悄涨价。
严重依赖进口食品的新加坡,对外界的食物价格波动太敏感了,外界稍有变化,新加坡的食品价格就跟着变。前段时间大马禁止出口鸡肉,就让新加坡的鸡价攀升了。
牛奶、咖啡、鸡肉等都在涨价,连白开水都要$0.5了。
被称为物美价廉的小贩中心,也都涨了20%-50%,甚至更多:水粿从$1.2涨至$1.6新币,豆浆从$0.7毛钱涨到$0.9,鸡饭从最低$3,涨到了$4……
相比20年前的新加坡,如今食物价格上涨了58.9%。
虽然菜价也涨了,水电费等日常必需支出也涨了。但整体算下来,还是在家煮饭省钱。
7
工资跟不上物价涨幅,
生活处处感受钱不够花
什么都在涨,唯有工资不涨。
日前,新加坡人力部发表的《2022年工资报告》显示,新加坡公民和PR在2022年的名义薪资增长6.5%,增幅是近10年最多。但考虑到通胀,去年实际薪资增长仅0.4%,为近10年最少。
工资看起来涨了,实际上没涨……
其他国家也大多是这种情况,工资涨幅跟不上通胀,甚至有的人的薪水严格来说,是缩水的。
怪不得感觉新加坡越来越贵了呢,通胀前收支平衡还能存点钱,通胀后成了月光族。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