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很多人都認為通脹馬上就要到來了。理由是央行貨幣超發嚴重。截止到2025年9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35.38萬億元。M2的規模是GDP的2倍。但令人感到奇怪的,國內物價指數不漲反跌,9月CPI數據是-0.3%。這意味著,台灣經濟已經步入到通縮周期,錢越來越值錢了。
而導致經濟進入通縮周期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由于消費和投資信心不足,大量超發貨幣在金融體系內空轉,并沒有流向商品市場,這就造成了物價總體呈現「穩中有降」的趨勢。另一個是,實體經濟不景氣,多數老百姓收入下降,消費能力被削弱,社會上大量商品賣不動,企業只能是降價促銷。
而在當前經濟通縮的環境之下,有業內人士提出:手里有現金的人,反而成為了大贏家,都已經在偷偷樂,背后主要有以下這4個現實原因: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