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PR有多难拿?
新加坡是个多元化的国家,这里有着157万外国人,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拿到新加坡的PR或者公民,然而这样的愿望却难如登天。
一名俄罗斯女孩,17年申请了9次PR却都被拒绝了,最终只能无奈选择离开新加坡。而这样的人,其实不在少数。
俄罗斯女孩12岁移居新加坡
在学校加入学生警察部队
却拿不到制服
玛莎(化名)在12岁那年就从俄罗斯移居到新加坡治疗皮肤病了,当时她住在巴西立一带,就读于洛阳小学,随后升到青景中学。
给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她当时加入了NPCC(学生警察部队)社团。但当所有的团员都在排队领取制服时,她却被带入了一个小房间里问话。
图源:Ricemedia
老师问她,加入NPCC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打算把制服送往国外?
玛莎保证不会这么做,老师才答应会在国庆日前给她准备好制服。然而到了国庆日,始终不见制服的影子。玛莎只好退出了检阅仪式,毕竟作为方队中唯一一个没有制服的人,实在是太尴尬了。
在新加坡居住了17年,类似的情况发生过很多次,这都在提醒着她:她是个外国人。
初恋、第一次毕业典礼都在新加坡
还能说地道的Singlish
出国旅游回到新加坡还要被问话
那她为什么还要继续留在新加坡呢?
玛莎说道:“我的初恋在这,我人生的第一次毕业典礼在这,我的第一份工作也在这。当我在攻读Diploma时,男朋友履行国民服役。我参加了朋友妈妈的葬礼。我母亲过世后,她在教堂的朋友就成为了我的家人”
“久而久之,我的朋友们成了我在这里的一切。当我生病时,他们会给我送粥,给我买生活用品。”
图源:Ricemedia
玛莎还说道,任何人和她聊几句,就能感觉到她完全不像个外国人,因为她能说地道的Singlish,有很明显的新加坡口音。然而在她的个人文件上,她还是属于“外国人”。
在出国旅游回到新加坡后,她还经常会在抵境大厅被当局问话,对话内容通常都是,“你太年轻了,不可能一个人在这里工作,我们需要检查你的文件。”
17年申请9次PR被拒
被裁员后只好离开新加坡
在过去的17年里,玛莎先后提交了9次PR申请,却都被拒绝了,而当局拒绝PR申请,是不用给出理由的。
玛莎早已把新加坡当成了家,但新加坡却不是她的家。
“我觉得在这里的生活最稳定,我属于这里,但实际上,我却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每年都会邀请我去他们家玩。我看着他们的兄弟姐妹长大,他们的父母变老,然而我不知道明年还能不能看到他们。”
图源:Ricemedia
疫情期间,玛莎的公司搞裁员,许多外籍员工都被裁退了,玛莎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工作准证被割掉的她只好选择离开这个生活了17年的国家。
唉,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只要拿不到PR/公民身份,不管你在新加坡生活了多少年,一旦准证被割,就只能被迫离开。
而其实这样的人,在新加坡还有很多很多......
新加坡身边一大波人申请PR被拒
有人4个月被秒拒
看完玛莎的故事,一位网友表示:“我和她一样,在这里住了20年,也都爱新加坡。我们听起来像本地人,看起来像本地人,做事风格也像本地人......” 但她却始终拿不到PR/公民身份。
2023年过了一多半,万事通身边申请PR被拒的例子已经不少了。有的甚至才刚刚申请满4个月,就被ICA拒了。
有的等了11个月,结果也没差。
2022年,新加坡批了3.45万个PR,人数确实有所上升。但其中包括了2020和21年,因为疫情封控而无法完成PR手续的申请人。总体来说,每年能批的也就3万多人。
边境开放后,申请PR的人多了,PR的竞争激烈了,自然就有大批人会被拒绝了。
另一方面,新加坡的投资移民政策门槛一再收紧,EP的薪金门槛不断调高,普通EP要月薪5000新,金融业的则调高至5500新。现在想拿PR确实没那么容易了。
有个朋友,明明收入不错,学历也不低,可之前申请好几次PR都被拒了,这次等了14个月依旧没有消息,这让她寝食难安,日渐消瘦。
要不咋说,申请PR是一门“玄学”呢......
联系紧密、贡献大、生活时间久
将提高申请通过几率
部长公开筛选新移民标准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说过,全世界有几十亿人在排队等着来新加坡。那么在新加坡,到底什么样的人更容易通过PR/公民申请呢?
早前新加坡部长特意强调了,新加坡政府在审核公民和永久居民权申请时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
申请者与新加坡的联系、经济贡献、学历、家庭结构、年龄
他们在新加坡生活了多久
由此不难看出,公民和永久居民的申请及遴选标准则主要根据他们是否把新加坡当作家园,以及能否融入和对新加坡做出贡献。
作出贡献其实不光是指高收入,可以是家里有小孩能够为新加坡的人口作出贡献,可以是冷门行业人才能够为新加坡未来发展作出贡献,可以是热爱公益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
通过此前新加坡发布的一些政策及人口简报,万事通总结出了那些容易获批的申请的共同点:
第一:年龄主要分布在21岁到30岁(37.1%),其次是31岁-40岁(31.2%)。
第二:接受本地教育越早、越长,越容易拿到新加坡PR身份。例如,在本地读到中学以上的学生拿到PR的比例占到了84.3%。
结合早前人力部透露,PR申请者主要考量的几大因素和优势:
审核PR考量因素
★ 申请者的年龄;
★ 家庭背景;
★ 对新加坡经济的贡献;
★ 融入本地社会;
★ 有意在新加坡落地生根;
★ 认同新加坡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人
很显然,目前新加坡对新移民的画像,更倾向于年轻、有生育能力、高学历以及重点行业的人才。
另外,也有朋友发现,符合高学历、重点行业的单身人士申请永久居民容易获批;两口子都拿工作准证,但双高薪,同时也满足重点行业,也很受移民局的青睐。
新加坡容易拿到PR的方式
是“教育移民”
其实,以万事通对新加坡的了解,普通人想成为新加坡PR,最容易的方式还是“教育移民”。
新加坡教育移民申请条件:
1 留学生必须在新加坡居住至少2年
2 及格一次国考(O水准/A水准/PSLE 都算)
3 只能在新加坡求学阶段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