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快訊
生活妙招
體育競技
汽車
美食
花草綠植
育兒教育
寵物
裝修
語錄
美景
動漫
生肖命理
健康養生
天文
動物
健身運動
職場工作
時尚穿搭
遊戲
奇趣
妝髮設計
機車
藝術設計
地理
科技軍事
正妹
全部
    
「三定終身」,寶寶3歲前有6件事不能對他做,現在知道還不晚
2024/06/19

ADVERTISEMENT

當嬰兒呱呱墜地,父母于他的養育責任也就開始了。孩子的生命之初就像張白紙,我們在上面留下什麼色彩,就意味著他將來會走向什麼樣的人生。

所謂 「三歲定終身」,孩子生命最早的3年,是 智力、情商、行為習慣等養成最為關鍵的時期,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積極地教育和引導顯得至關重要。

1980年,英國倫敦精神病學教授和專家聯合進行一項實驗:在當地選取1000名3歲孩子,根據性格給他們分類做了記錄。2003年,孩子們26歲,實驗組再次接觸了他們。最後實驗人員驚奇地發現,孩子們的性格幾乎沒有變,與3歲時相差無幾。

很多父母都懂得其中的道理,也非常重視對于孩子的教育,但有時候卻不得要領,一些教育方法不對,反而還弄巧成拙。寶寶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有些事一定不能對孩子做,否則于成長不利,還會影響發育!

1-2個月,不能放任寶寶哭泣

部分家長或許還在信奉「少抱少哭鬧」的說法,為了不讓寶寶養成抱睡、黏人的習慣,堅持少抱甚至不抱孩子,即使哭得心疼也忍著。其實 新生寶寶的哭鬧,絕大多數是因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比如餓了、困了、不舒服等。

如果家長放任寶寶哭鬧,置之不理,寶寶的需求沒有得到回應,他感覺不到被關愛,就容易導致

ADVERTISEMENT

寶寶的安全感嚴重缺失,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更傾向于 形成冷漠和孤僻的性格

正確做法:家長應及時回應寶寶的哭鬧,逐一排查並掌握寶寶的真正需求,儘量滿足他。若只是單純情緒發洩,說明寶寶安全感不足, 抱一抱、哄一哄、溫柔安撫能讓寶寶放鬆並安心入睡

3-7個月,不能不和寶寶交流互動

有研究表明,在出生頭幾個月能得到父母更多回應的嬰兒,將來與人相處更和諧,溝通能力更強。 家長多跟寶寶說話、親密互動,能減少哭泣、增進親子關係,促使寶寶身心健康發展。

然而有些家長忽略了這一點,或是媽媽獨自帶娃,無暇顧及與寶寶互動,認為寶寶只要不哭不鬧,自己玩也挺好。但若長期如此, 寶寶得不到有效的刺激,各方面能力會發育得比別人慢,而且沒有足夠的安全感

正確做法:此階段寶寶學習和模仿的欲望很強,他會認真地聽聲音,對爸爸媽媽的各種表情和動作都十分感興趣,並會試圖去模仿。所以家長要 抓住一切機會與寶寶交流互動,並親昵地撫觸,能促進寶寶腦部發育,寶寶聰明更健康哦。

8-11個月,不能不讓寶寶爬行

8個月以上的寶寶, 骨骼以及四肢肌肉發育已相對成熟,這時他們已經具備了爬行的條件

ADVERTISEMENT

。只是有時候可能動作不太熟練、肢體協調性也不是很好,沒辦法很快適應,只會在原地打轉和翻滾。

但也有些老一輩的人認為,寶寶到處爬容易磕著碰著受傷。而且地上多髒呀,寶寶爬來爬去,有時候還拿東西放嘴裡啃,太不衛生了,所以 很少讓寶寶爬,或只讓他在小范圍內爬

正確做法:寶寶爬行能強化大腦對于手、腳、眼等神經運動的調節,有利于平衡感、協調性以及運動能力的發展。爬行也擴大了寶寶對世界的認知范圍,其思維、語言和想象力等能在更大的空間中發展和提高,好處多不勝數!

因此我們 要鼓勵寶寶自由地爬行和探索,還要有意識地對其進行全方位訓練,這樣寶寶才能更靈活哦。

12-17個月,不能不帶寶寶外出

1歲多的寶寶,認知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他探索的空間已不局限于家裡,外面的世界對他的吸引力更大。雖然說話還不利索,但寶寶已能清晰地表達自己要外出的意願,比如牽著大人的手走向大門,甚至會自己開門出去。

但很多家長擔心寶寶的抵抗力不好,外面天冷風大,而且到人多的地方容易感染病菌,還不如好好地呆在家裡玩。但如果寶寶長時間不出去, 接觸不到新鮮事物,認知和能力發展得不到有效的刺激,發育也會受到影響

ADVERTISEMENT

正確做法:盡可能多帶寶寶外出!讓寶寶接觸到更多的事物,拓展認知;讓寶寶呼吸到新鮮空氣、增加活動量、提高免疫力,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時也為寶寶創造更多交際的機會,學會與人相處和溝通的技能。

18-23個月,不能忽略引導寶寶多動手

這裡所說的動手,是指 讓寶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說做些簡單的家務。也許有家長會覺得,一歲多的孩子只要不哭鬧,吃好飯已經不錯了,能做啥家務呀!

人民日報關于《孩子學做家務年齡表》中指出,9個月以上的寶寶就可以做家務。家長可以 給寶寶一些簡單的指令,從讓寶寶自己拿勺子吃飯開始。這是培養寶寶自理能力和責任感的開端,同時也讓寶寶學習和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

正確做法:除了讓寶寶學自己吃飯,我們還可以讓寶寶自己學著 把尿褲扔進垃圾簍;然後教他學習把玩具放回原位;接著是 幫助大人拿取一些物件……雖然有時候寶寶根本是在幫「倒忙」,但相比能讓他進步和獨立,這樣做還是很有意義的。

2歲-3歲,不能阻止寶寶學會獨立

兩歲左右的寶寶進入自我意識敏感時期,這使他們表現得不順從並且相當執拗。比如,他們總把「不」掛在嘴邊,愛搞破壞,動不動就發脾氣哭鬧,自私不願分享等。

ADVERTISEMENT

這讓家長頭痛不已,認為孩子不聽話,或故意搗蛋,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其實,這個階段每個寶寶都會經歷,是他們 個性發展以及認識自我的重要時期,家長需正確引導,千萬別一味地責怪孩子。

正確做法:面對兩三歲寶寶的敏感時期,家長引導教育要堅持幾個原則, 一要接納和包容孩子的對抗行為;二要給予寶寶足夠的獨立空間,讓其自由發揮;三是多鼓勵和讚美孩子;四是要溫柔且堅定制止寶寶不安全或對他人造成影響的行為

0-3歲是寶寶成長路上尤為關鍵的三年,這一時期他所接受的教育,會「輻射」影響他整個人生!其未來的性格、情緒,為人處世、婚姻配偶觀等,無一不與年幼時父母對他們的引導和教育有著密切聯繫。

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赫克曼表示: 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無論多早也不為過!

ADVERTISEMENT

高燒39℃,10歲女孩確診!身體里竟有200多顆,這個習慣害慘她,很多人都不重視
2024/06/28
子女有沒有「出息」,從「吃飯」就可以看出來,父母別不當回事
2024/06/28
世上為什麼只有媽媽好?過來人說了大實話,看完瞬間就明白了
2024/06/27
邊流淚邊吃飯的孩子,扯下內耗家庭的遮羞布,家長看后破防了
2024/06/26
孩子半夜突然嗆咳窒息,媽媽使用「海姆立克法」1分鐘緊急施救,這個方法一定要學
2024/06/26
不滿足就大哭,發脾氣!實戰經驗,三步解決
2024/06/26
別再半夜給孩子關空調了,這個動作只要1秒,危害卻影響一生
2024/06/26
國中數學公式匯總,建議家長收藏列印1份,讓孩子穩固基礎
2024/06/25
家庭教育才是成就孩子的關鍵!一位媽媽從小給孩子立下這十個規矩,簡單實用,值得家長借鑒
2024/06/25
學霸媽媽為了提高孩子的數學能力,將小學數學重點數學公式全手寫出來,數學考試不用愁
2024/06/25
購物時「不給買零食」,孩子耍性子「直接撕包裝紙」,「寶媽做法」讓旁人點贊
2024/06/19
別再強迫孩子學習了,教育也要懂點心理學,巧用「鳥籠效應」,讓你做個省心媽媽
2024/06/19
生兒子和生女兒之間的差別,過個年就知道了,不得不說十分現實
2024/06/19
哈佛耗時75年研究發現:長大后「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有「4大特征」
2024/06/19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4/06/19
男孩有5個小舉動,說明他懂得心疼媽媽,媽媽千萬不要誤會呦
2024/06/19
最傷孩子心的不是批評打罵,而是你經常說的1句話
2024/06/19
被「吼」大的孩子,都會有2種「性格缺陷」,媽媽要控制好情緒
2024/06/19
孩子愛說「這2句話」,說明他「骨子里很自卑」,父母要早發現早干預
2024/06/19
「經常被吼」和「從不被吼」的孩子,都有哪些區別?10年后「差距」立現
202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