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快訊
生活妙招
體育競技
汽車
美食
花草綠植
育兒教育
寵物
裝修
語錄
美景
動漫
生肖命理
健康養生
天文
動物
健身運動
職場工作
時尚穿搭
遊戲
奇趣
妝髮設計
機車
藝術設計
地理
科技軍事
正妹
全部
    
別再強迫孩子學習了,教育也要懂點心理學,巧用「鳥籠效應」,讓你做個省心媽媽
2024/06/19

ADVERTISEMENT

「陪孩子寫作業,內心是崩潰的。」這是不少父母內心的真實寫照。

而其中真正的原因,是孩子不會主動學習。

有很多孩子從幼稚園開始就讓家長們很著急,不管是看書還是寫作業,每次都是被逼著才去學習。也曾試過「快樂教育」,但孩子還是沒有任何改變,不知道怎樣才能讓孩子愛上主動學習。

我之前一直犯愁女兒學英語的事情,不管怎麼教,孩子的英語總是學不進去,而且已經開始有了厭煩的跡象,直到這時我才明白,女兒不是學不好,而是對英語沒有興趣。

直到後來聽到某個專家說,英語版的《小豬佩奇》發音清晰、畫面也更明麗,是很好的英語啟蒙動畫,正好女兒也很喜歡這部動畫片,所以就天天放給孩子看。

後來同齡的小朋友來家裡玩,看她居然能聽得懂英文,覺得她好厲害。從那次之後,女兒明顯對英語上心了,不用我再一遍遍教了。

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中的 「鳥籠效應」。

何為「鳥籠效應」?

「鳥籠效應」是心理學家詹姆斯發現並認證的。

ADVERTISEMENT

具體含義是:偶然情況下,人們獲得了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在此基礎上,繼續添加更多與之相關而自己不需要的東西,這種被物異化的心理現象被稱為「鳥籠邏輯」。

心理暗示是鳥籠效應最重要的特徵,它可以直接影響人的行為。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學會利用這一點,可以提高孩子的主動性。

生活中這樣的情況有很多,為什麼孩子會被「鳥籠效應」牽引,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鳥籠效應」的故事:

「鳥籠效應」的來源是詹姆斯和卡爾森的一次打賭。

詹姆斯當時很有底氣地說:「我一定會讓你不久之後養一隻鳥。」

卡爾森從來沒有養過鳥,所以對詹姆斯的話根本不信。

後來詹姆斯送給卡爾森一隻鳥籠,但裡面沒有鳥,大家都懷疑卡爾森把鳥養死了,迫于旁人的眼光,卡爾森最終買了一隻鳥回來。

人們看到鳥籠就會聯想到鳥, 這是受慣性思維的影響。

卡爾森自己根本需要要鳥,不過別人都覺得他有鳥才正常, 這給他帶來了壓力,讓他覺得養鳥才是正確的行為。

​教育孩子,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這種他人給予的心理暗示,會讓孩子產生自主興趣。

父母要學會運用「鳥籠效應」,如何操作?

「鳥籠效應」的必要條件是提供「鳥籠」,孩子所需要的「鳥籠」是什麼,這是父母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ADVERTISEMENT

一般來說,父母想要孩子往哪個方向發展,就要為孩子提供合適的選擇。

而那些不必要的選擇,可以果斷剔除。

▼操作步驟:

第一步:找到孩子的興趣點,拋出「鳥籠」

美國心理學家羅姆·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產生興趣,而不是諸如等級或者競爭等外在目標。」

有了興趣,孩子才會產生學習動力,並能有精神堅持下去,遇到挫折,也會逆流而上。

可以說,發現孩子感興趣的點,是「拋鳥籠」的最佳方式。

★發現「高興趣點」的具體做法:

①陪玩

父母要多陪伴孩子,不要總是站在高處指揮。

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主動發現他們的興趣所在,而不要等著孩子來告訴你他喜歡什麼,可能他自己也搞不懂。

父母要多花時間,多思考孩子的興趣所在,多陪伴玩耍就是個很好的途徑。

②試著發展孩子的興趣

若孩子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興趣,父母可以 讓孩子多去嘗試,看看自己到底喜歡什麼。

比如讓孩子學習音樂、繪畫、寫字,孩子想學,只要條件允許,儘量支持孩子。

孩子能堅持下來的,通常也是他的興趣所在。

第二步:巧用積極的「心理暗示」

法蘭西斯培根說過: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

孩子不願意學,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興趣不夠,父母可以提供助力。

ADVERTISEMENT

孩子正處在好奇心旺盛的階段,一切具有魔法色彩的事物,都可以吸引其注意。

比如孩子不愛寫作業,可以用 「魔法作業本」的方式引起孩子的注意。

★具體做法:

①「放大優點法」,製造魔法作業本

孩子對枯燥的作業沒有興趣,可 對漂亮的作業本沒有抵抗力。

父母可以買給孩子一個「魔法作業本」,讓孩子覺得寫作業就像在施展魔法一樣,從而調動起充分的興趣。

②「讚美法」,讓孩子產生滿足感

孩子寫作業是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光靠本子的魅力維持不了多久,父母可以 適時誇獎孩子。

比如字寫得不錯呀,語言組織得很好,讓孩子產生興奮感,才更有學習的動力。

③「期望定律」,讓孩子將父母的期望轉化成目標

孩子很想在父母面前有所表現,如果孩子已經在學習狀態中,父母可以適當給其提供目標。

想要得到肯定的孩子,會朝著目標前進,儘量達到父母的期待值。

第三步:跳出「慣性思維」,摒棄無用的「鳥籠」

「鳥籠」有弊有利,正面效應要有效利用,同時也要主動避免負面效應。

而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跳出「慣性思維」,這點很難,但也不是沒法做到。

★跳出「慣性思維」的具體做法:

①換位思考,確保「鳥籠」真的對孩子有用

很多努力都是父母一廂情願的,只有給孩子真正感興趣的東西,他們才可能主動學習。

ADVERTISEMENT

如果「鳥籠」不是孩子的興趣,那這可能就會變成禁錮,不僅不會提高孩子的興趣,反而造成反效果。

②轉換性逆向思維,可觀分析「鳥籠」的作用

孩子自己的分辨力不夠,有時因為從眾,會跳進錯誤的圈子。

這時父母 要提前分析其中的利弊,並告知孩子,避免孩子走得太遠,浪費時間。

孩子學習自主性,只有依靠內在力量才能得到。父母只要做好引導工作,分辨哪些利于孩子發展,儘量讓他們少走彎路,就已經很不錯了。

「鳥籠效應」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1、心理暗示

一個精美的空鳥籠,會帶給人們無限的想象:鳥是飛走了還是死掉了?應該買來一隻會說話的鸚鵡,還是會唱歌的黃鸝更好呢?這都是因為鳥籠帶來的聯想,同時也給人帶來心理暗示,比如鳥籠裡就應該有鳥,書櫃就應該擺滿書,買了鋼琴就應該學彈琴,這種心理暗示會讓孩子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是自己心甘情願的。

2、潛移默化

「鳥籠效應」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不是立竿見影的,而是潛移默化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正如杜甫詩中所說「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相比父母的逼迫式學習,「鳥籠效應」更加隱蔽,順其自然發生,更容易使孩子自發坦然接受,陳姐不經意的舉動,使孩子愛上閱讀成為學霸,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發生的。

ADVERTISEMENT

3、鳥籠邏輯

「鳥籠效應」會使孩子進入「鳥籠邏輯」,父母給孩子準備一個書櫃,孩子就會想到用書填滿它;父母給孩子準備一個尤克裡裡,孩子就會想到要學會尤克裡裡,當孩子擁有這種「鳥籠邏輯」,就很自然地展開與之相關的聯想,促使孩子主動看書、學琴。

Wendy媽有話說:

我們今天學習「鳥籠效應」,目的是更好地教育孩子,現實生活中,父母總在逼迫孩子學習,而孩子也總是學不好,弄得家長頭疼,孩子逆反,家長想改變逼迫孩子學習的困境,必須學會利用「鳥籠效應」

,讓孩子自主學習。

ADVERTISEMENT

高燒39℃,10歲女孩確診!身體里竟有200多顆,這個習慣害慘她,很多人都不重視
2024/06/28
子女有沒有「出息」,從「吃飯」就可以看出來,父母別不當回事
2024/06/28
世上為什麼只有媽媽好?過來人說了大實話,看完瞬間就明白了
2024/06/27
邊流淚邊吃飯的孩子,扯下內耗家庭的遮羞布,家長看后破防了
2024/06/26
孩子半夜突然嗆咳窒息,媽媽使用「海姆立克法」1分鐘緊急施救,這個方法一定要學
2024/06/26
不滿足就大哭,發脾氣!實戰經驗,三步解決
2024/06/26
別再半夜給孩子關空調了,這個動作只要1秒,危害卻影響一生
2024/06/26
國中數學公式匯總,建議家長收藏列印1份,讓孩子穩固基礎
2024/06/25
家庭教育才是成就孩子的關鍵!一位媽媽從小給孩子立下這十個規矩,簡單實用,值得家長借鑒
2024/06/25
學霸媽媽為了提高孩子的數學能力,將小學數學重點數學公式全手寫出來,數學考試不用愁
2024/06/25
「三定終身」,寶寶3歲前有6件事不能對他做,現在知道還不晚
2024/06/19
購物時「不給買零食」,孩子耍性子「直接撕包裝紙」,「寶媽做法」讓旁人點贊
2024/06/19
生兒子和生女兒之間的差別,過個年就知道了,不得不說十分現實
2024/06/19
哈佛耗時75年研究發現:長大后「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有「4大特征」
2024/06/19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4/06/19
男孩有5個小舉動,說明他懂得心疼媽媽,媽媽千萬不要誤會呦
2024/06/19
最傷孩子心的不是批評打罵,而是你經常說的1句話
2024/06/19
被「吼」大的孩子,都會有2種「性格缺陷」,媽媽要控制好情緒
2024/06/19
孩子愛說「這2句話」,說明他「骨子里很自卑」,父母要早發現早干預
2024/06/19
「經常被吼」和「從不被吼」的孩子,都有哪些區別?10年后「差距」立現
202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