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權力顯微鏡下的惡
孟子主張「性善論」,認為人皆有「惻隱、羞惡、辭讓、是非」四端之心。
因此,他所究的人性之「惡」,并非指天生的大奸大惡,而是在特定環境下,人性中良善的幼苗如何被扭曲、被窒息后所呈現的形態。
其中一種最普遍、最刺痛人心、也最腐蝕社會肌理的惡,便是「在有限的職權范圍內,盡最大的可能去難為別人」。這種行為,如同在顯微鏡下觀察權力的癌變,它微小,卻致命。
一、 哲學視角:對「仁」的徹底背離與權力的異化
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與「不忍人之心」。這種「為難型」權力行使,是「仁」的絕對反面。
1、權力的異化: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